“为艺术坚守真诚,以艺术感恩生命。”这是《王之琛作品集》首页上的一句话。这或许就是王之琛的生命感悟、艺术观。
11月23日,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、浙师大设计与创意学院主办,中国美术学院南山书屋、宁波市玖玖美术馆承办的“水墨边界艺术研讨会暨《王之琛作品集》发布会”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南山书屋举行。本次研讨会与11月22日在浙江美术馆开幕的“凫溪顽石·王之琛艺术作品展”相呼应。
研讨会现场
“凫溪顽石·王之琛艺术作品展”在浙江美术馆4号、5号厅展出,展出了宁波艺术家王之琛创作的“金墨、鞭墨系列”60多件。既有水墨材料的突破,也有书画技术的创新,重新思考与审视现代水墨的边界,探索新的开放性与可能性。
作为从潘天寿家乡宁海来的艺术家,带来的全新的本土现代观念艺术作品,给美丽的传统杭城呈现了别样的视觉盛宴,与正在中国美院美术馆的“赵无极作品展”遥相呼应,也是对曾经的国美院长潘天寿大师的致敬。王之琛的老师、著名艺术家姜宝林以“前有潘天寿,后有王之琛”的高度评价来肯定学生的成绩。
著名艺术家姜宝林(中)在展馆现场
研讨会由浙江传媒学院教授、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杨大伟主持。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原副院长单增,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犁,中国美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系副主任王谦,杭州后舍艺术机构负责人杜宝印,浙江画院办公室副主任王凯,宁波城市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林海勇,当代水墨画家王非,宁波当代艺术学会会长陈峰,浙江师范大学“双龙学者”特聘教授王雷,宁波大学教授柴小华,宁波云林艺术中心创始人李启明,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社长办公室主任苏晓晗,以及本次新书作者、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宁波市玖玖美术馆馆长王之琛等依次发言。
研讨会现场
本次研讨会以“水墨边界”为主题,围绕王之琛的艺术探索与创作特点展开探讨。与会嘉宾中,既有多年来见证了王之琛艺术道路与展览筹备过程的老朋友,也有因艺术而结识的新朋友,从材料、技法、策展、观念、文史等角度,发表各自的看法,提出恳切的建议。
此次杭州展出的“金墨、鞭墨系列”作品大多采用传统书画材料,根植于传统的书写,却用麻绳、钢丝、毛竹等不同质地和硬度工具为“鞭”代笔,构成抽象的图像,显示出独特的笔意。
浙江美术馆展览现场
王凯认为王之琛的作品是对线条的另一种诠释和表达。“我喜欢潘天寿,看到王之琛作品就会想到潘天寿说的东西融合,而他的作品正是东方艺术与西方抽象的融合,证明了东西方艺术是相通的。”
“水墨边界的探讨这个问题没有对错,只有认知。 为何用鞭,材料是否承载了这个观念?鞭是否具有比笔更大的灵动性,用它的意义是什么?鞭出来的形式是怎样的,吻合我要观念的表达才是有价值的。”王雷认为综合材料这种对材料的突破,首先来源于观念的突破,并且是对观念的恰当表达,他认为王之琛的探索非常有价值。
浙江美术馆展览现场
王谦认为水墨边界的艺术研讨会可以和绘画的边界参照,这一话题本身就意味着东西方艺术的融合,意味着水墨走向的不确定性。对这一传统材料的当下探究,应该包括社会思考和哲学思考。艺术家需要站在当下的角度有自己的解读。
作为过于熟悉的老朋友,陈峰用“关于王之琛的信息细如发丝,但是混沌一片”来形容。他回忆了王之琛毅然放下成功的商业,一头扎进艺术圈的过程。“当时我就说,梦想和情怀之外,成为纯粹的艺术家,你首先要破除内心的圣城。我建议他构建艺术园比成为艺术家更重要,你可以吸纳各种艺术家各种艺术风格在你的园区自由生长,更有意义。他的艺术家村就是践行这个理念,非常不容易。同时他也努力在构建自己创作的艺术生态,尝试并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和观念。”
研讨会现场
“鞭墨”去年年底在宁波云林美术馆率先亮相,馆长李启明开玩笑说自己和林海勇算是彩排导演。在他看来,王之琛的作品一直在真与美之间挣扎,鞭是一种对传统的抽打,这种抽打可以包括很多层面。而其作品应该是介于现代与当代的语境,对于水墨的边界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和思考。
研讨会现场
王之琛最后总结道:“鞭首先是态度和观念,其次才是我可以画画的方式。姜宝林老师告诉我,你的作品让我震惊,你就继续这样画!这给我很大的鼓励。我认为,艺术样式一定要符合时代,当代艺术需要符合这个时代审美,而精神和内涵一定要形而上的积累和升华。‘鞭’是我的媒介,我是上帝的媒介。”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